top of page

【*佛随念一日共修(禅一)*】

讲师 Speaker: 
【开照長老】
翻译员 Translator: 
【None 没有】

Jul 20, 2024

1:00 AM

-

8:00 AM

【*佛随念一日共修(禅一)*】

20-7-2024:

『开照法師 Ajahn KaiZhao』主導

【*佛随念一日共修(禅一)*】

【*Buddhānussati Meditation*】

| 09:00AM- 16:00PM

🧘🏻🪷🧘🏻🪷🧘🏻🪷🧘🏻🪷🧘🏻🪷🧘🏻


💧今天由「开照法師」主導的「佛隨念一日共修禅」共有約超过60位学員參于。 「一日禪」從早上9點开始至下午4點結束。間中主办方準備了簡單「素食飯盒」午餐。「佛隨念一日禅」大義如下:


💧Today, more than 60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"One-day Buddhānussati Meditation" led by "Venerable Kai Zhao". The "One-day Meditation" started at 9 am and ended at 4 pm. The organiser prepared a simple "Vegetarian Bento Box" for lunch in between. The general points of ​​"One-day Buddhānussati Meditation" is as follows:


🔴 佛隨念 ~ 護衛佛子的心

🔴 Buddhānusdati Bhāvanā

隨念這一起點

強化「勝解」,轉為「決意」不变

「知」一法「修」一法, 法法「受益」, 每一天里


《SN1, 11. sakkasamyuttam, 1. pathamavaggo, 3. dhajagga-suttam (SN 11.3) 相應部《旗頂經》

諸比丘! 我如是說:「諸比丘! 如果你們已到達曠野處、 或樹下、 或空屋, 被引起怖畏、 或驚恐狀態、 或身毛豎立/大怖, 在那時侯, 你們應該只是這樣隨念於我:「那世尊, 亦即是阿羅漢、 正遍知、 明行足、 善逝、 世間解、 無上士調御丈夫、 天人師、 佛、 世尊。」

諸比丘! 由於你們隨念於我〔那世尊....〕, 凡是那怖畏、 或驚恐狀態、 或身毛豎立/大怖皆被捨斷。》


🟡 心緣佛德即叫著「佛隨念」

承認是為了滅苦, 不愿再與惡道結緣

有決意, 有正見, 熱誠與信心, 這叫著 [信慧根結合連線]


🟢 念佛一乘道清淨:

“聖弟⼦念如來、應、等正覺所⾏法淨,如來、應、等正覺、明⾏

⾜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⼠、調禦丈夫、天⼈師、佛、世尊,聖弟⼦念如來、應、(等

正覺)所⾏法故,離貪欲覺、離嗔恚覺、離害覺。如是聖弟⼦出染著⼼︔何

等為染著⼼︖謂五欲功德︔於此五欲功德離貪、恚、痴,安住

正念正智,乘於直道,修習念佛,正向涅槃。是名如

來、應、等正覺 所知、所⾒說第⼀出苦處升於勝處,⼀乘道淨於眾

⽣,離苦惱,滅憂悲,得如實法。 ”☞(雜550⼤2-143b―7f.)


🔵 隨念功德:

「阿羅漢、正遍知、明⾏⾜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⼠、調禦丈夫、天⼈師、佛、世尊」

結合觀相,⼀念接⼀念,相續不斷,領會、體悟佛陀功德的真義,令修⾏⼈提起正念

1:有對治恐懼的顯效,

2:是⼀種可引發清靜、輕安的⼼地法⾨。

3:待這種良好品質的欲界善⼼穩定持久,

4:禪修者將證得欲界最⾼的定—近⾏定,

5:可做為修習毗婆舍那的強固基礎。


🟠 緣佛之德:

❶阿羅漢(arahaṁ):世尊已滅除煩惱,堪受尊敬。

❷正等正覺者(正遍知,sammāsambuddho):他⾃⼰證悟圓滿的正覺。

❸明⾏⾜(vijjācaraṇasampanno):他的智慧與德⾏達到完美。

❹善逝(sugato):善淨⾏的⼈;他只說利益與真實的話

❺世間解(lokavidū):徹底認識世間的⼈,他了解世間。

❻無上調御丈夫(anuttaro purisadamma-sārathī):

他是那些堪受調伏者的無上引導者。

❼天⼈師(satthā deva mnussānaṁ):他是天神與⼈類的導師。

❽佛陀(buddho):他是覺悟者。

❾世尊(bhagavā):他是過去⽣善業福德果報的最吉祥擁有者。


🟣 淨信如何建立Bhāvanaā(开展):

Buddhānussati

▪️Anu - 隨;

接著, 接下來; 順; 從; 一起, 同時,


▪️Sati - 念

记憶, 憶念, 正念, 念住, 覚知。


隨念即指念念相續体会,

憶念佛陀切德的真義,

令修行人提起正念,

是完成「信精念定慧」的助緣。


佛為典範-緣佛之德,引發歸依以佛陀為[楷範」,通過隨念強化「勝解」,轉為「[知」一法[修」一法,法法[受益」。


🟤 給論 - 信慧

佛隨念導引:

以信為入門憶佛之德引發歸依信智兼具是佛教的特色有決意、有知见、熱誠與信心這叫著-信與慧根結合




bottom of page